智能制造网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智能制造网APP

安卓版

智能制造网小程序

营销推广更便捷

您现在的位置:智能制造网>建材机械>资讯列表>日本制造业起伏几何 中国为何仍然难以望其项背?

日本制造业起伏几何 中国为何仍然难以望其项背?

2017年03月17日 09:47:29 人气: 31868 来源: 陇南普法
  【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】近年来,三洋、夏普、索尼、三菱、铃木等日本企业,纷纷陷入卖身、亏损、造假的泥潭。 与之对应的,日本“财富世界500强”企业数量,从1996年的99家,锐减至2016年的52家! 短短20年,日本企业经历了什么,为何呈现集体溃败的趋势?中国的机会来了吗?

日本制造业起伏几何 中国为何仍然难以望其项背?
 
  覆巢之下无完卵,日本经济深陷困境中不能自拔,日本企业也难逃衰退的命运。
 
  近日,富士康宣布,将联手台积电,竞购东芝半导体业务。
 
  东芝并非个“卖身续命”的日企。近年来,三洋、夏普、索尼、三菱、铃木等日本企业,纷纷陷入卖身、亏损、造假的泥潭。
 
  与之对应的,日本“财富世界500强”企业数量,从1996年的99家,锐减至2016年的52家!
 
  短短20年,日本企业经历了什么,为何呈现集体溃败的趋势?中国的机会来了吗?
 
  日本企业之溃败,始于家电行业。
 
  2009年,先锋电子陷入经营困难,将“Pioneer”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。
 
  2016年,陷入巨额的夏普,卖身富士康。
 
  索尼也好不到哪去,2008-2015年的8个财年里,累计亏损1.15万亿日元(695亿人民币)。
 
  惨的,莫过于三洋。先变卖部分业务,又整体卖给松下,后又被松下卖给了海尔和投资基金。
 
  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,也不容乐观。
 
  2016年4月20日,日本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,承认油耗造假。不到一个月内,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燃效数据造假。
 
  就连称霸的丰田,蝉联4年后,在2016年被大众超越,让出了销售的宝座。
 
  在建筑领域,日本建筑巨头旭化成建材公司和日本东亚建设工业公司,先后被曝偷工减料。
 
  在食品领域,北海道某烤肉连锁店以次充好。
 
  在化工领域,日本肥料公司太平物产被曝有机肥造假,历史长达10年。
 
 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,在“财富世界500强”榜单上,亦见端倪。
 
  1996年,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,与美国并驾齐驱;2006年,减少至70家;2016年,仅剩52家,比20年前,锐减了近一半。
 
  在这份“成绩单”上,松下、东芝、索尼等日本企业,从“学霸”变成了“学渣”。
 
  除了丰田排名保持不变、本田提升2名,其他日本企业排名持续下降。卖身的东芝,下滑了125个名次;亏损的索尼,下滑了76个名次;造假的三菱汽车和被卖来卖去的三洋,直接跌出了500强榜单。
 
 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,让人大跌眼镜。
 
  要知道,先锋、三洋、东芝、夏普、索尼,都是“日本制造”的典范,的品牌,曾经的技术者。
 
  别看三洋被卖来卖去,在技术领域却颇有建树,先后推出世界台背光补偿CCD摄像机、台昼/夜CCD摄像机、台数字录像摄像机……
 
  夏普的江湖地位就更高了,被誉为“液晶之父”,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液晶的普及。2000年,推出世界台液晶电视,轰动世界。
 
  牛的还是,索尼大法。
 
  在苹果推出iPod之前,索尼,毫无疑问是世界上酷的电子产品制造商,先后推出世界台半导体收音机、台半导体电视、台家用录影机……
 
  1979年,索尼推出了世界台个人便携式磁带放音机。Walkman系列累计售出4亿台,成为随身听的代名词,被收入《牛津大辞典》。
 
  1994年,索尼又推出了台游戏机PlayStation,开启了游戏机的新纪元。PS游戏机累计销量3.8亿台,游戏销量37亿套。
 
  1989年,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买下好莱坞哥伦比亚制片公司,创下了当时日本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,成为“日本制造”鼎盛之极的标志性事件。
 
  从时期的八九十年代,到今天不过短短20年,日本企业为何节节败退?
 
  国内市场:失去的20年
 
  1991年,日本经济泡沫破裂,进入了长期的低迷时期,被称为“失去的20年”。
 
  人口总量下滑、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长期困扰日本,日本经济进入了“市场需求不足—创新弱化—市场需求不足”的恶性循环。
 
 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,广阔的国内市场,是跨国企业发展的稳定器。覆巢之下无完卵,日本经济深陷困境中不能自拔,日本企业也难逃衰退的命运。
 
  创新困境:脱离市场的匠人精神
 
  日企从不缺乏创新精神,缺乏的是主动寻求新领域的突破性思维,对行业方向的前瞻性把握。
 
  日本人的“匠人精神”,继承传统将产品的每一处细节都做到,善于将A做成A+、A++,甚至A+++,但市场瞬息万变,需要的可能是B。
 
  以索尼的walkman为例,从磁带机、CD到MD,不断迭代更新,始终走在行业前列。沉溺于技术升级的索尼,却错失了数字音乐时代的新浪潮,忽视了用户对音乐播放器存储大、操作简易、外观精致等方面的潜在需求。
 
  直到2004年,苹果的iPod的已经占据半壁江山,索尼才匆匆忙忙推出了款可以播放MP3格式的walkman,但为时已晚。
 
  监管失灵:困境之下的造假
 
 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领导,内部监管失灵,容易出现“一言堂”的情况。当日本经济持续低迷,企业发展陷入困境,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、追求高利润,开始以次充好,欺瞒顾客,甚至通过财务造假掩盖亏损。
 
  近年来,东芝一直深陷财务造假丑闻。2008年至2014年,虚报利润1518亿日元(约91亿人民币);2016年,又被爆出虚报销售收入5.2亿日元(约3132万人民币)。有专家指出,东芝监事会已被“内部化”,很难发挥审计监察职能,权力的过于集中容易形成个人对企业的操控。
 
  类似的企业还有,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,承认此前20年间以做假账的方式掩盖投资亏损,总额高达13亿美元。
 
  日本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商高田,因安全数据造假,导致在美国市场召回近7000万个问题安全气囊,构成美国历史上召回规模大、复杂的汽车安全召回事件。
 
  日本企业集体溃败,不等于日本制造日薄西山。
 
  世界咨询公司德勤发布的《制造业竞争力指数》中,2016年中国排名,日本排名一波三折,从第六跌到第十,又上升至第四。
 
  日本排名的下滑与回升,反映了日本制造转型的阵痛,以及重新调整策略的成效——
 
  日本企业正逐步退出消费品领域,转战产业链上游的材料、高价值部件。
 
  以iPhone6为例,日经技术在线工程师拆解结果显示,配备的1300个电子部件,700个是日本制造的。
 
  以波音787为例,35%的部件由日本企业制造,35%由波音制造,其余部件由其他国家提供,难怪波音787被称为“准日本产”机型。
 
  90%的数码相机市场份额被日本占领
 
  80%的核压力容器钢铁铸锻件由日本制造
 
  66%的半导体原材料由日本供应
 
  50%的变速箱由日本爱信提供
 
  45%的拉链由日本吉田工业生产
 
  37%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在日本
 
  ……
 
  小到手机,大到飞机,日本的“隐形”企业无处不在,这就是日本制造的底气。
 
  德勤发布的榜单中,中国制造业排名,中国已经超越日本了吗?
 
  事实上,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工和材料成本方面的优势。在人才、创新政策、基础设施等方面,中国与日本,差距仍然很大。
 
  不可否认的是,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,标志着高高在上的“日本制造”走下神坛。
 
  这是中国制造的机会,也是中国的机会。
 
  2015年春节,大量中国赴日游客,疯抢日本马桶盖,导致日本大的电器街秋叶原断货。吹风机、电饭煲、陶瓷菜刀、保温杯、电动牙刷一直都是中国赴日游客抢购的产品。
 
  超越日本,先从一个水杯、一把牙刷开始吧。
 
  原标题:20年日本制造业起伏几何?中国为何仍然难以望其项背?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271141964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智能制造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,https://www.gk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